世界肝炎日 | 如何預防肝炎? 肝炎的種類和影響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,病毒性肝炎已是全球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,更是引致肝硬化、肝衰竭、肝癌的最大元兇。香港現時估計大約有五十多萬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,即大約每十三人當中就有一人患病 1。 而感染後可能會導致併發症,甚至會致命!有見及此,世界衞生組織於二零一一年將七月二十八日訂為「世界肝炎日」,希望提升大眾市民對肝炎的認知與關注。一起來了解下吧!
目錄
肝臟有哪些主要功能?
肝臟具有6大的生理功能,它不但負責排毒,更是維持人體分泌、新陳代謝及能量儲存的重要器官。以下是肝臟的主要功能:
- 製造及分泌膽汁
膽汁具有乳化腸道脂肪的作用,幫助分解食物,促進營養吸收及利用。而肝臟負責持續製造及分泌膽汁,並存放在膽囊內,然後在進食時把膽汁經膽管釋放入小腸,幫助消化。
- 進行代謝功能
肝臟可以將每日攝取的蛋白質、脂肪及澱粉質進行代謝。當食物被消化及吸收後,蛋白質會被分解成胺基酸;脂肪被分解為脂肪酸;澱粉被分解為葡萄糖。而胺基酸和脂肪酸會進入肝臟並合成為重要的營養,供給身體使用。而葡萄糖亦會被轉化成肝醣作能源儲備。
當人體熱能短缺時(如做運動),肝醣就會被肝臟轉化成葡萄糖,而部分脂肪及蛋白質亦會被分解及釋放到血液作為額外的能量供應,保持人體溫度及新陳代謝運作。
- 解毒功能
肝臟會將過量的亞摩尼亞、有毒物質、藥物及酒精轉化成低毒性物質並排出體外。若然肝臟受感染或功能變得衰弱,解毒功能就會逐漸下降,令體內有毒物質更容易積聚,更可能進一步對肝臟及其他器官造成嚴重損害。
- 儲存脂溶性營養
多種對人體有益的脂溶性維他命及礦物質,包括維他命A、D、E、K、鐵質及銅質都是儲存於肝臟。這些營養有助於維持眼睛、骨骼、心臟及細胞健康。
- 分解舊紅血球
肝臟會將舊的紅血球分解, 把其有用的物質如鐵質保留, 並將具毒性的代謝產物「膽紅素」釋放至膽管,經由排泄物一同排出體外。因此膽紅素是其中一項用作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標。
- 製造凝血因子
肝臟會利用維他命K造血凝因子,幫助製造血凝塊,用作傷口止血。
肝炎有甚麼種類?
肝炎即是指肝臟細胞發炎的情況,而常見的肝炎是病毒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炎。成因包括有病毒感染、酗酒、吸煙、服食大量藥物、血脂高等。而現時已知的病毒性肝炎有最少五種病毒,分別為甲、乙、丙、丁及戊型肝炎病毒。以下是不同肝炎病毒的特性及傳染途徑:
肝炎病毒種類 | 傳播途徑 | 感染類型 | 潛伏期 |
甲型 | 受污染的食物和水 | 急性 | 14 至 28 日 |
乙型 | 血液或體液/經母體 | 急性或慢性 | 30 至 180 日 |
丙型 | 血液或體液 | 急性或慢性 | 2星期至6個月 |
丁型 | 血液或體液 | 急性或慢性 | / |
戊型 | 受污染的食物和水 | 急性 | 2至10個星期 |
肝炎有甚麼影響?
酒精性肝炎多數是發生於長期酗酒的人士身上。酒精當中的有毒產物乙醛會影響到肝臟細胞運作,造成肝發炎,甚至出現酒精性肝硬化。一般症狀為嘔吐、右上腹痛、黃疸、發燒,或者出現腹部腫脹及下肢水腫情況。
另外,脂肪性肝炎或一般叫作「脂肪肝」,大部分出現於高血脂及膽固醇、腹部脂肪積聚、糖尿病患者等人士身上。一般初期脂肪肝並沒有明顯的症狀,不過少數人會出現嗜睡、食慾不振、噁心感、右上腹部不適或皮膚搔癢等現象。嚴重可能會演變成肝硬化及出現腹水、水腫、肝昏迷等併發症。
至於病毒性肝炎,大部分的病徵都是在潛伏期後才呈現。初時,患者的病徵並不明顯,可能會感到食慾不振、體重下降、噁心、感覺疲倦及虛弱等狀況。但當情況轉差時,臉部、手掌及眼白會開始泛黃,腳踝變得浮腫,小便顏色加深像茶一樣的顏色,甚至容易出血及出現瘀斑問題 2 。可怕的是,乙、丙及丁型肝炎可持續數十年,更有機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,對生命造成威脅。因此全球都現正努力地診斷、治療及預防這三類的肝炎感染。


(圖片來源:香港衛生署(2020)2020 - 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)
如何預防肝炎?
肝臟一旦無法正常運作,就會影響身體大大小小的功能。正所謂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無論你是高危人士與否,都需要關注肝臟的健康,做好護肝大行動,預防外來的病毒入侵,保障自己及身邊的人!
- 定期檢查及疫苗注射
由於肝炎可分為不同種類,因此必須要透過身體檢查才可確定所患的肝炎類型。一旦出現症狀,就需要立即進行乙型肝炎篩查,並及早注射甲型及乙型肝炎疫苗。下列為應注射疫苗的高感染風險群組 3:
-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員和性接觸者
- 注射毒品人士
- 經常接受血液或血液製成品的人士
- 洗腎人士
- 工作上會接觸病人血液或體液的醫護人員 - 食物處理
要預防甲型及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,水果、蔬菜一定要清洗乾淨;食物都要徹底煮熟;自來水亦建議先煮沸方可飲用。 - 保持健康飲食
飲食均衡,營養完整,是肝臟修復的關鍵。建議可降低脂肪攝取,保持良好體重,對於減少脂肪肝及炎症形成有幫助。此外,適量補充優質蛋白質可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及再生,像是豆腐、瘦肉、雞蛋、魚肉,有助強化肝系統。另外要盡量避免食用刺激及辛辣食物,宜多吃營養豐富的蔬果菜,有助肝臟抗氧化,促進肝臟解毒。 - 維持良好生活習慣
保持安全的性生活及個人衛生,包括拒絕共用針筒、牙刷、剃刀等可能會接觸到血液或體液的物件,有助切斷乙、丙及丁型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。 - 戒煙酒
酒精及煙草都有機會使炎症繼續惡化,甚至加速肝衰竭。 - 保持心境平衡
心情可影響體內分泌及抵抗力。例如壓力會令荷爾蒙分泌失衡,不但會影響睡眠,甚至增加脂肪的儲存,令更多毒素堆積於肝臟。 - 維持足夠休息
除了藥物治療,一般肝炎患者都需要適量休息、補充足夠水分,以強化自身免疫系統,減少炎症及併發症的出現。
[1] 香港衛生署(2020)2020 - 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
[2]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
[3] 香港衛生署, 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